新材料行业IPO动态
2021年11月08日至2021年11月14日,A股披露的有关新材料行业上市融资事件共计2起,其中隆华新材、力诺特玻完成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1)
行业内知名的PPG及POP生产企业-隆华新材
11月9日,山东隆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华新材”)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为002195.SZ。
隆华新材主要从事聚醚多元醇(PPG)(简称聚醚)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系国内专业的聚醚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企业。2018至2020年期间,隆华新材营业收入分别为17.95亿元、20.26亿元、24.1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8亿元、0.95亿元、1.01亿元。此次IPO,隆华新材拟将2.7亿元募集资金用于36万吨/年聚醚多元醇扩建项目、研发中心 、营销网络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2)
玻璃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研发商-力诺特玻
11月11日,山东力诺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诺特玻”)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为301188.SZ。
力诺特玻主要从事特种玻璃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药用包装玻璃、耐热玻璃和电光源玻璃等系列产品。2018至2020年期间,力诺特玻营业收入分别为5.98亿元、6.56亿元、6.6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5亿元、0.80亿元、0.85亿元。此次IPO,力诺特玻拟将5.39亿元募集资金用于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扩产项目、高硼硅玻璃生产技改项目 、年产 9200 吨高硼硅玻璃产品生产项目、年产 9200 吨高硼硅玻璃产品生产项目、轻量化高硼硅玻璃器具生产项目 。
新材料行业一级市场融资动态
(1)
工业级FFF 3D打印厂商远铸智能,获保时捷等数千万投资
11月9日,南极熊了解到,深耕工业FDM/FFF 3D打印技术、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材料3D打印设备供应商远铸智能(INTAMSYS)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Forebright与Brizan资本联合领投,保时捷资本进行战略投资,融资将加速公司垂直行业拓展。
在之前的公司发展历程中,远铸智能还获得过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松山湖机器人基地 Xbot Park创始人、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李泽湘教授,大疆早期投资人、知名半导体领域投资人高秉强教授,专注芯片和硬科技的投资机构Brizan和红杉中国的投资。
(2)
汉烯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专注于宏观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开发
11月12日,36氪消息,武汉汉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烯科技")宣布完成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铜陵高新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本轮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生产线,提升生产技术与产能。
汉烯科技注册成立于2019年10月,专注于宏观石墨烯技术领域研究与应用开发,固绕核心技术已形成体系化的专利群,涵核心膜材料、器件、工艺及应用系统。
新材料行业政策及项目投资动态
(1)
超305亿!亿纬锂能拟投建年产152.61GWh锂电池生产基地
11月8日,据旺财锂电报道,亿纬锂能(300014)于近日发布公告称,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结合公司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实际情况及未来经营发展规划,为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公司与荆门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投资协议》。
协议显示,亿纬锂能将拟通过其注册在荆门市掇刀区的子公司,在荆门分期投资305.21亿元,用于建设年产152.61GWh的锂电池及系统研发生产基地。荆门市政府为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建设和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配套产业的引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据了解,亿纬锂能目前已完成投资86.11亿元,建成年产28.5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在建及新建投资219.1亿元,建设年产124.11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同时,公司还将在荆门市掇刀区引入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配套产业,实现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2)
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等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1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等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依托深圳市汇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主要股东包括通信核心器件、材料等领域的行业骨干力量;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依托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组建,主要股东包括中建材蚌埠设计院、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行业骨干单位;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依托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主要股东单位为海尔、美的、海信等行业骨干力量;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依托合肥智能语音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主要股东为科大讯飞、寒武纪等行业骨干力量。
批复要求广东省、安徽省、山东省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协助落实相关建设条件,围绕相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方向,尽快落实用于技术开发、测试验证、中试孵化、成果转化、投融资及人才培养等相关设施,并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
新材料前沿科技动态
(1)
首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种多功能添加剂实现无锂枝晶NCM电池体系
11月8日,据材料科学与工程微信公众号报道,由于锂枝晶的无序生长和LiNi0.8Co0.1Mn0.1O2(NCM811)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快速衰减,以致长期以来锂金属电池都无法进行大规模实际应用。
中科大阚永春副研究员和宋磊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用于制备无锂枝晶NCM811锂金属电池的多功能RbNO3添加剂,循环过程中金属锂沉积层均匀生长,无锂枝晶形成。此外,当NCM811正极与金属锂负极匹配时,在具有RbNO3添加剂的电解液中在200℃下以1C循环200周后,库伦效率仍有99.7%,容量保持率为93.67%,相同条件下不加RbNO3添加剂的电池库伦效率为98.0%,容量保持率仅为80.1%。这项工作为实现由金属锂负极极和高镍NCM811正极组成的无锂枝晶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相关成果已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2)
国内硅基3D打印陶瓷型芯新突破,西安国宏天易已通过初步论证实验
11月11日,据南极熊3D打印报道,西安国宏天易在硅基3D打印陶瓷型芯取得了新突破,浆料固含量达75%,经过3D打印成形、脱脂、浸渍、烧结等工序处理,仅需一周的时间,便生产出合格的陶瓷型芯,1550℃高温强度达15Mpa以上,并已通过了初步论证实验。
与传统依赖模具的热压注方法相比,西安国宏天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方法不仅解决了定向凝固用硅基陶瓷型芯薄壁、中空复杂结构的高精度成形问题,还突破了上述结构烧结变形开裂及高温强度稳定性等多个难题,为高精度航空工业用定向凝固空心涡轮叶片提供了新思路。